在三国名将中有一个特殊人物,他在袁绍的“河北四庭柱”中位列第三,在曹操的“五子良将”中排名第四,“战场寿命”却比其他七位都长,直到公元231年才在剑阁木门道被射杀策略红,诸葛亮当时还挺遗憾:“吾今日围猎,欲射一‘马’,误中一‘獐’。”
看到这里,读者诸君肯定想到了这位名将就是曾与颜良文丑高览齐名,后来军职和待遇都高于张辽、乐进、于禁、徐晃的张郃张儁乂——此人后来受封征西车骑将军、特进、鄚侯,食邑四千三百户,同时期的徐晃食邑三千一百户、张辽二千六百户,病逝较早和有过投降污点的于禁都是只有一千二百户。
关于张郃之死,不同的小说和史料有不同记载,《三国志》说张郃被射中了膝盖,《魏略》说之被司马懿坑了,中箭部位是大腿:“亮军退,司马宣王使郃追之,郃曰:‘军法,围城必开出路,归军勿追。’宣王不听。郃不得已,遂进。蜀军乘高布伏,弓弩乱发,矢中郃髀。”
《三国演义》说张郃是自寻死路被射成了刺猬,而且是关兴魏延两大勇将轮番诱敌,才把张郃引入死地:“不十合,延诈败而走……不十合,兴拨马便走……魏延又抄在前面, 郃又与战十余合,延又败走。关兴抄在前面,郃大怒,拍马交锋,战有十合,蜀兵尽弃衣甲什物等件,塞满道路。延、兴二人,轮流交战,张郃奋勇追赶。看看天晚,赶到木门道口,魏延拨回马,郃十分忿怒,挺枪骤马,直取魏延。延挥刀来迎,战不十合,延大败,引败兵望木门道中而走。”
张郃也是沙场老将,关兴和魏延每次都跟他战不十合就跑,按理说他应该知道这是诱敌之计,但如果他是真不想活了,穷追不舍也是可以理解的:眼看“三马食槽”势不可挡,还不如战死沙场图个眼不见心不烦。
除了张郃有主动寻思的因素,他个人的战斗力也不容小觑,起码他自己认为,单挑是不会输给魏延和关兴的。
蜀汉五虎大将,张郃曾与四位交过手:二十回合败给马超(潼关之战),三十回合败给赵云(穰山之战),二十回合战平黄忠(葭萌关之战),跟张飞交手打的时间最长,三五十回合还在苦苦支撑。
张郃与五虎大将中的四位单挑过,武功表现为何忽高忽低?曹洪会笑着给出答案:这老儿早已百战成精策略红,只有我能让他使出全身本事!
在蜀汉前期,魏延的武功可能仅次于五虎大将,跟庞德相比也就是略逊一筹而已;关兴是将二代中武功可以排进前五甚至前三的,跟张郃单挑的时候,已经斩杀潘璋并拿回了青龙偃月刀——那柄青龙偃月刀在曹魏诸将心中是留下过阴影的。
我们细看《三国演义》就会发现,三国战将颇有些黄鼠狼下豆鼠子,一辈儿不如一辈儿的意思,这也很正常:将一代都是从基层小军官甚至士兵做起(比如县尉刘备和马弓手关羽、步弓手张飞),能活到成为名将的十不余一,他们的“武功”都是百战余生磨练出来的,而将二代们从小锦衣玉食养尊处优,像关兴张苞那样能拿起父辈的刀枪,就已经算十分优秀了。
张郃丁奉在三国前期并没有多少表现,后期却成了各自阵营的柱石,这也算是另一种方式的“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”,也可以说是“时无英雄,使竖子成名”。
“何必虫沙逊猿鹤,终无枳棘集鸾凰。鬼雄入梦二三辈,竖子成名千百场。”三国前期名将大部陨落之后,张郃俨然已经是无敌的存在,所以他可能也认为自己打跑关兴魏延是实力的体现,如果时间倒退十年甚至五年,张郃是绝不敢如此“嚣张”的——三国名将摆酒宴,张郃绝对上不了主桌,张飞赵云马超若在,张郃只能挨桌敬酒,人家还不一定喝。
张郃高览虽然与颜良文丑并称河北四庭柱,但地位远不及颜良文丑,张郃在五子良将中排名第四,但在前期冲锋陷阵的时候,表现既不如徐晃更不如张辽:徐晃遇到谁都敢比划几下,张辽八百破十万吓得江东小儿不敢夜啼。
张郃在降曹前曾与张辽打成平手,降曹之后就几乎每战必败了:潼关渭水战马超,“斗得八九合,于禁败走。张郃出迎,战二十合亦败走。”蒙头荡石战张飞,被打得弃马缘山而逃。
张郃先后败给马超和张飞策略红,但过程却完全不同:跟马超是打二十回合就跑,跟张飞却是死缠烂打,后院不起火就不肯罢休。
张郃二十回合败给马超,绝对是偷奸耍滑出工不出力,就更别提卖命了,这一点曹洪十分清楚:马超确实很厉害,但还没有厉害到可以八九回合击败于禁、二十回合击败张郃的程度。
曹营诸将被马超打得抱头鼠窜,曹操被马超追得割须弃袍,最后还得是兄弟出马救命:“山坡边转过一将,大叫:‘勿伤吾主!曹洪在此!’轮刀纵马,拦住马超。操得命走脱。洪与马超战到四五十合,渐渐刀法散乱,气力不加。夏侯渊引数十骑随到。马超独自一人,恐被所算,乃拨马而回,夏侯渊也不来赶。”
曹洪比张郃武功还高吗?这个问题大多数人都能回答:曹洪的武功,可能还不如夏侯惇、夏侯渊、曹仁,曹洪尚且能跟马超大战四五十回合,另外三个岂不是比许褚徐晃都厉害,斩杀张郃岂不就是三五十回合的事儿?
关羽离开曹营后,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决战,张郃对张辽、高览对许褚,四将捉对厮杀并没有分出胜负,可是后来在潼关渭水,许褚却能跟马超大战二百三十多回合,而且那场大战也不能说是许褚输了。
曹洪跟马超打过一架之后,就知道张郃这老小子比较惜命,所以在汉中先用激将法,后来又用上了紧箍咒:“洪曰:‘巴西守将张飞,非比等闲,不可轻敌。’张郃曰:‘人皆怕张飞,吾视之如小儿耳!此去必擒之!’洪曰:‘倘有疏失,若何?’郃曰:‘甘当军令。’洪勒了文状,张郃进兵。正是:自古骄兵多致败,从来轻敌少成功。”
有军令状在手,曹洪不怕张郃出工不出力,张郃知道曹洪手里有自己的催命符,所以跟张飞单挑是真拼了老命。
第一战张郃与张飞打了二十回合,背后出现蜀军旗帜,张郃“不敢恋战,拔马回走”,这就是惜命的老毛病又犯了。
张郃跟张飞比计谋,那就是关公面前耍大刀,张飞将计就计把偷营劫寨的张郃包了饺子,这时候张郃就不能不拼命了:“两将在火光中,战到三五十合。张郃不见救兵至,正没奈何,又见山上火起,已被张飞后军夺了寨栅。张郃三寨俱失,只得奔瓦口关去了。”
张郃两战皆败,但都不是输在武功不济,曹洪也没跟他客气:“洪见张郃只剩下十余人,大怒曰:‘吾教汝休去,汝取下文状要去;今日折尽大兵,尚不自死,还来做甚!’喝令左右推出斩之。”
曹洪斩张郃,是不需要请示曹操的,这就是异姓将领的悲哀和尴尬:五子(良将)名头挺响亮,但是在诸夏侯曹面前,永远是打不敢还手骂不敢还口的孙子。
曹洪并不是莽汉,他能成为曹营首富,必然是精于算计,张郃的心思,他早就摸透了,所以张郃二十回合败给马超,跟张飞大战三五十回合也不是输在武功不济,这在别人看来有些不合常理、不可思议,但是在曹洪眼里却很正常:张郃那厮,加入我军也是想升官发财,但只有保全性命才可能享受高官厚禄,让他用生命来为曹家打天下,那是不可能的。
其实不只是张郃,五子良将中的张辽、于禁、徐晃也都是降将,他们归降曹操的原因只有一个,那就是保命。
指望为保命而投降的外姓将领卖命,曹操还没那么傻,所以五子良将极少有担当主帅的机会,因为曹操知道,这些人打顺风仗还行,一旦形势危急,他们不是逃就是降,远不及“自家兄弟”肯战斗到最后一息。
张郃的武功绝对不比张辽低,跟许褚典韦也在伯仲之间,但是他总是败逃,这就给读者诸君留下了一些有趣的问题:如果关羽张飞马超赵云尚在,张郃是否永无出头之日?如果张郃肯拼命,跟蜀汉五虎大将单挑,至少需要多少回合才能分出胜负?
广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